二十四史,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,均為紀傳體史書。這一龐大的正史體系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時期,下至明朝崇禎末年,涵蓋中國古代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軍事、思想、文化、天文、地理等各方面內(nèi)容。二十四史中,至少有四部“誕生”于江蘇。 在“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”工程出版的《江蘇文庫》中,“文獻編”收錄了由南朝梁時的文學家、史學家蕭子顯編纂的《南齊書》。 《江蘇文庫》出版的《江蘇歷代名人詞典》介紹,蕭子顯(489—537)出身皇族,是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的孫子、豫章文獻王蕭嶷的兒子。他自幼聰明睿智,博學能文,恃才傲物。南梁取代南齊后,蕭子顯依然得到梁武帝蕭衍的賞識和重用,官至侍中、吏部尚書。梁武帝天監(jiān)年間,在檀超、江淹、沈約等人所修南齊史的基礎上,蕭子顯編撰完成《南齊書》,成為南齊一代的正史,流傳至今。 南京大學文學院陳豫韜博士介紹,《南齊書》原為六十卷,今本五十九卷,記載的是南齊自齊高帝建元元年(479)至齊和帝中興二年(502)共二十四年的史事,是現(xiàn)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。 蕭子顯本人就是南齊宗室,見證了南齊王朝的興衰。以前朝皇族的身份編修前朝的歷史,這在中國史學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例子。蕭子顯編修《南齊書》正是南梁時期,距離南齊亡國并不太久,南齊檔案文獻保存得較為完好。因此,蕭子顯在史料的擷取上汲取了諸家成果,《南齊書》的史實敘述真實可靠。蕭子顯本人又是出色的文學家,他的《鴻序賦》曾被同時代的文學家沈約認為可與班固的《幽通賦》媲美?!赌淆R書》的文學價值也非常高,文字簡潔凝練,敘事流暢。蕭子顯還采用“類敘法”的敘述方法,也就是以某一個人的傳為主,連帶敘述同類的幾個人,省去了為每個人都立傳的麻煩,節(jié)約了篇幅。 后世論者認為,《南齊書》對著名科學家祖沖之人生經(jīng)歷的記錄,是全書一大亮點。《南齊書》記載了祖沖之在天文、歷法、音樂、機械等方面的成就,記錄了祖沖之改造“指南車”、發(fā)明“千里船”“水碓磨”的過程。祖沖之在建康(南京)樂游苑(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區(qū)太平門內(nèi)西側九華山)創(chuàng)制了“水碓磨”,將碓和磨的功能組合在一起,能夠同時舂米和磨粉,大大節(jié)省了人力,提高了工作效率,在中國科技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筆。 除了《南齊書》,在江蘇編纂的“二十四史”中,還包括南朝范曄的《后漢書》、南朝沈約的《宋書》,以及明代初年官方編修的《元史》。《后漢書》是范曄花費20多年時間編修的嘔心瀝血之作。在范曄之前,有關東漢的史書已有多種,但范曄總覺得不滿意,他在多種前人著作,尤其是《東觀漢記》的基礎上,刪繁補略,編修《后漢書》。書中保存了大量原始資料,總結了東漢盛亂治衰的歷史經(jīng)驗,還創(chuàng)造性地為民間文人、婦女列傳。全書文辭優(yōu)美,世稱“良史”。由于突出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,《后漢書》與《史記》《漢書》《三國志》并列為“前四史”。2015年,南京市評選24部“南京傳世名著”,《后漢書》名列其中。 沈約是生活在南朝宋、齊、梁三朝的著名文學家、史學家。他編修的《宋書》完成于齊永明五年(487)至永明六年(488)之間,僅僅花了不到一年時間,創(chuàng)造了中國古代官修正史中的最快完成紀錄。清代常州著名學者趙翼贊嘆說:“古來修史之速未有若此者”。 《宋書》共100卷,記錄了自東晉義熙元年(405)劉裕當權至劉宋昇明三年(479)劉宋滅亡75年間的歷史,保存了很多劉宋時期的奏議、書札、文章,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原始資料。比如,《宋書·謝靈運傳》收錄謝靈運的《山居賦》,記錄了當時大地主莊園的珍貴史料。書中還保存了大量農(nóng)民起義的資料,《州郡志》就詳細介紹了當時一些地區(qū)的地理沿革情況。 到了明代初年,又一部官修正史在南京編纂完成,這就是總結元朝成敗得失的《元史》。明洪武二年(1369),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在南京天界寺(舊址位于今南京張府園)開史局,由左丞相李善長擔任監(jiān)修,著名學者宋濂、王祎為總裁,組織起團隊,編修《元史》。到洪武三年,210卷的《元史》編修完成,成為中國古代“二十四史”中的一員。 |